夏風草木熏,生機自欣欣。伴隨著夏日的聲聲蟬鳴,最新一期《綠清人》雜志如約而至,在這個生機勃然的季節里,與更多美好的事物不期而遇。
這一季的《綠清人》,在編輯部和投稿人的共同努力下,內容更為豐滿,每一段文字都有態度。這里既有出彩的品牌、創新的觀點、深邃的思考,也有優秀的團隊、多彩的活動、特別的感悟。它承載了綠清人的工作動態與文化生活,是紛繁中的一朵思想花,是夏日里的一抹“內涵藍”。
綠清向來重視企業文化建設,善用企業文化的力量,始終在動態變革中不斷與時俱進、自我革新。公司創立十余年來,一步一個腳印,踏實前行,行穩致遠。
沉舟側畔千帆過,回顧過去,有欣喜有自豪;展望未來,倍感振奮和鼓舞。新的七月,不負時光,不迷方向,綠清人將以更加熱情飽滿的狀態,以更加廣闊的視野,以更加執著的努力,迎接新的開始,一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卷首語
凝心聚力向上走
文/本刊編輯部
近年來,“內卷”成為一個熱詞,被網絡解讀為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“被自愿”競爭。漸漸地,內卷一詞也為企業界所熱議。
某一年,在華為的金牌員工座談會上,任正非指出,除工程技術領域以外,在不需要精益求精的地方要求精益求精,就是內卷。
還有一種更直白的說法,“摸魚”式加班是內卷的最典型例子。在辦公室,大家原本都按正常工時工作,但突然來了一個新員工,他每天加班工作一小時(可能是技能不熟練或工作效率低),得到領導贊許,其他員工被動卷入加班,但不愿真正努力,只是花一小時“摸魚”。這種“摸魚”式加班增加了所有員工的時間成本,并沒有帶來收益。
這種類似熱力學熵增的現象在社會與組織內時有發生。很多企業在遇到市場沖擊和增長困境時,往往忽略了治理方式和學習空間的騰挪與優化,而越來越陷入只能表面上的很精細化和非理性的內部消耗。
實事求是地講,沒有一家公司的管理完美無瑕。但是,在劇烈變化的環境里,能夠走得更遠的,一定是那些最懂得適時變化、避免走入內卷的的企業,而不是那些熱衷于在精細化管理上追求完美的內卷式企業。
跳到另一個網絡熱議的話題——“躺平”,它幾乎與“內卷”構成一對孿生體。相對于內卷的組織化、系統化,躺平則更多體現在個體身上,尤其是青年群體。但是,對于企業來講,這是個一體兩面的問題。因為,企業的長遠發展最終需要靠人尤其是年輕人來實現。年輕人如果選擇躺平,不愿意奮斗,其危害性并不一定會比內卷更低。
有人說,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增長,或者有增長而沒有好的價值觀,必定會內卷。延伸來說,一個企業如果沒有鼓勵奮斗者的優秀企業文化,也必定會躺平。
內卷是企業缺乏活力的表現,表現為企業的惰性,或者說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。躺平是員工安于現狀、缺乏進取心的表現,也是企業發展中的關鍵癥結。
如何才能避免企業不進入內卷、躺平的怪圈,進而避免在越發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被淘汰,這是所有企業創立者、管理者,乃至普通員工都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。
突破內卷,多向外擴張,開拓新的資源,既師人長技又不斷輸出價值。大力推進合作共享,讓競爭對手成為合作伙伴,讓合作伙伴成為自己人,協同發展,形成合力,通過合作創造價值,實現新的、高質量增長。
拒絕躺平,對內塑造開放包容、鼓勵創新、以奮斗者為本的企業文化。公司與員工應該是一個事業共同體,公司需要有能力的員工創造價值、讓平臺增值,員工再有水平沒有平臺也干不成事業。同時,員工要以創業的心態融入企業,把自己的事業和企業成長緊密聯系在一起。每個人都是一個創業者,你必須擁有老板思維,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自己,構建自己的協作關系,塑造自己的產品、服務和品牌,悉心呵護公司茁壯成長,與公司在共同奮斗的平臺上翩翩起舞、共創未來。
無內卷,不自封。無奮斗,不青春。無論外部環境如何發展變化,以開放的姿態積極奮斗永遠是開啟夢想的鑰匙。
魯迅先生曾說,“青年所多的是生力,遇見深林,可以辟成平地,遇見曠野,可以栽種樹木的,遇見沙漠,可以開掘井泉的。”
愿我們都擺脫內卷、拒絕躺平,能做事的做事,能發聲的發聲,有一分熱,發一分光,凝心聚力向上走。我們收獲的,必然是無悔青春;迎接我們的,必然是遠大前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