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,事關國家發展大局。做好數字經濟各項工作,就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數字經濟的概念及其內涵和外延,明晰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征。國家《“十四五”數字經濟發展規劃》指出,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、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,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,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,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、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,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。準確理解和把握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征,需要抓住數字經濟定義中的幾個關鍵詞。
新經濟形態:明確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定位
數字經濟被定義為繼農業經濟、工業經濟之后的新經濟形態,深刻揭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定位,體現了對數字經濟的深入理解與高度認識。第一,數字經濟推動生產力發展邁入了新階段。以數字技術為主導的科技革命對經濟增長方式、經濟結構變化以及經濟運行規則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,數字技術正在成為各行各業的通用技術,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、重塑全球經濟結構、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。誰能把握好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性機遇,誰就掌握了未來經濟發展的先導權和主動權。第二,生產力重大進步催生生產關系變革。數字經濟深入發展推動人與生產要素的結合更加緊密,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交融,物質與數字耦合驅動,數字經濟正在重塑生產關系。第三,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變革是全方位的。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,數字經濟不僅包括經濟基礎部分,還包含數字政府、數字社會建設等上層建筑部分。數字經濟具有的高創新性、強滲透性、廣覆蓋性等特點,能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由零星、局部、階段性,轉向整體、全面、系統化。
數據資源成為關鍵要素:標識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
生產要素是不斷演變的歷史范疇,其重要性隨著經濟形態的變化而變化。農業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是土地、勞動力,工業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是資本、技術。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和成熟,數據時時刻刻、源源不斷滲入全球經濟發展各個方面,其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深刻變化,成為與勞動、資本、土地、知識、技術、管理并列的生產要素,并逐步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要素。一方面,數據可復制、可流動、可聯通、便于應用等特點,對經濟發展發揮著放大、疊加、倍增作用,大幅提高生產效率,成為最具時代特征的生產要素。另一方面,隨著數據要素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,數據成為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,國家、區域間的比較優勢逐步從傳統資本、勞動力向與數據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、技術發展、人才儲備與應用等方面轉變,帶動國際競爭格局、經濟空間布局發生重大變化。
融合應用:展現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
數字經濟從發展伊始,就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展現出獨特魅力。第一,數字經濟推動軟、硬件實現跨界融合。5G、衛星通信、人工智能、云計算、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與新興產業通用技術的應用邊界比較模糊,硬件與軟件技術具有高度關聯性與交互性。第二,數字經濟推動產業實現跨界融合。電子商務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以及產業數字化轉型,推動三次產業與產業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深度融合,進而打破了三次產業間的界限。第三,數字經濟推動層級間、部門間實現跨界融合。數字技術發展有助于推動縱向層級間趨向扁平化、橫向部門間邁向一體化。第四,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跨界融合。數據將越來越多的企業、管理機構聯系在一起,部分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的界限變得模糊。
全要素數字化轉型:指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路徑
生產要素是組織社會生產的必備條件。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必然要求推動要素數字化轉型,實現要素數字化轉型是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。第一,數字化轉型的范圍是所有要素。勞動力、資本、技術等生產要素,其供給方式、生產組織方式等,都應朝著數字化方向轉型。如金融實現數字支付、應用數字貨幣、建設無人柜臺、組建網絡銀行等,使數字技術在金融各環節廣泛應用。勞動力市場配置、交易培訓等更多依靠線上平臺,智能機器人部分代替人力勞動等。第二,數字化轉型的過程是全鏈條、全環節。生產要素應用、生產過程組織等方面,正在走向數字孿生,不僅可以將現實世界一對一投射到虛擬世界,同時現實世界尚未發生的,也可通過模擬推演在虛擬世界實現。第三,數字化轉型強調提高全要素生產力。從技術進步、生產要素配置優化等方面著手,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,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公平與效率統一:明晰數字經濟發展的促進目標
公平與效率是辯證統一的關系。一方面,它們具有一致性,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和基礎,公平是效率的保證。另一方面,它們又有矛盾性,過度強調效率會損害公平,過度強調公平會損害效率。數字經濟發展構建起一種新型共享合作關系,促進了組織平臺化、資源共享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,催生出共享經濟等新業態、新模式,改變了傳統的商品交換方式,提升了資源優化配置水平,為推動公平與效率統一提供了新手段、新方法。
(作者系河北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、河北省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主任)責任編輯:梁瑞